在新能源“强制配储”背景下,各地在政策上也加大了对长时储能的扶持力度。截至今年2月,我国已有27个(区、市)发布新能源配储相关政策,其中,明确“十四五”期间具体装机目标的省份有18个。例如,甘肃、福建、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安徽所发布的政策中,明确要求电源侧配储的调峰时长超过4小时。“未来,随着政策的推进,不排除更多省份加入延长储能调峰时长行列。这意味着,长时储能在政策支持下,发展前景广阔。”
	
 
	一.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WBFC-V智能防雷元件测试仪重量轻方便携带) 
	感谢您购买了本公司智能型防雷元件测试仪,在你初次使用该仪器前,为避免发生可能的触电或人身伤害,请一定:详细阅读并严格遵守本手册所列出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 
	任何情况下,使用本仪表应特别注意。 
	本仪表根据IEC61010可靠规格进行设计、生产、检验。 
	任何情况下,使用本仪表应特别注意。 
	测量时,电话等高频信号发生器请勿在仪表旁使用,以免引起误差。 
	注意本仪表机身的标贴文字及符号。 
	使用前应确认仪表及附件完好,仪表、测试线绝缘层无破损、无裸露、 
	无断线才能使用。 
	测量过程中,严禁接触裸露导体及正在测量的回路。 
	确认导线的连接插头已紧密地插入仪表接口内。 
	请勿在易燃性场所测量,火花可能引起爆炸。 
	仪表在使用中,机壳或测试线发生断裂而造成金属外露时,请停止使用。 
	请勿于高温潮湿,有结露的场所及日光直射下长时间放置和存放仪表。 
	给仪表更换电池时,请确认测试线已移离仪表,仪表处于关机状态。 
	仪表显示电池电压低符号 仪表及手册中的“   ”警告标志,使用者必须严格依照本手册内
仪表及手册中的“   ”警告标志,使用者必须严格依照本手册内 
	容进行可靠操作。 
	仪表输出高压,请务必连接好测试线手离开测试线后才按测试键进行测试, 
	否则有触电危险。 
	二.简介(WBFC-V智能防雷元件测试仪重量轻方便携带)
	智能型防雷元件测试仪又名防雷元件测试仪、SPD现场测试仪,用于避雷器、防雷器、浪涌保护器、压敏电阻、金属陶瓷放电管、直空避雷管等性能测试的专用仪表。本仪表采用充电功能离线使用克服了传统产品要插电使用不方便现场操作的缺点、电压输出2000V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高压短路保护、自动放电功能、仪表可靠耐用。同时采用豪华大彩屏幕显示、数据存储、数据查阅、合格判断、自动关机、USB数据上传等功能。整机美观,量程宽广,分辨率高,操作便捷,携带方便,准确、可靠、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WBFC-V而且具有防震、防尘、防潮结构,适应恶劣工作环境,是气象防雷、电力、邮电、通信、机电安装和维修以及利用电力作为工业动力或能源的工业企业部门常用而必不可少的仪表。它适用于测量各种避雷器和浪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测试。 
	WBFC-V智能型防雷元件测试仪由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本表输出功率大,起始动作电压测量范围:10-2000V,漏电流测量范围:0.1~199.9uA,重复稳定性好,一键测量方便快捷。 
	三.量程及精度 (WBFC-V智能防雷元件测试仪重量轻方便携带)
	
		
			| 
					测量功能 
				 | 
					输出电压 
				 | 
					测量范围 
				 | 
					精度 
				 | 
					分辨率 
				 | 
		
			| 
					压敏电阻 
				 | 
					起始动作电压 
				 
					U1mA 
				 | 
					10~2000V 
				 | 
					±2%rdg±3dgt 
				 | 
					1V 
				 | 
		
			| 
					漏电流I0.75,1mA 
				 | 
					0.1~199.9uA 
				 | 
					±2%rdg±10dgt 
				 | 
					0.1uA 
				 | 
		
			| 
					放电管 
				 | 
					放电电压 
				 | 
					15~2000V 
				 | 
					±2%rdg±3dgt 
				 | 
					1V 
				 | 
		
			| 
					绝缘电阻 
				 | 
					500V 
				 | 
					0~1000M 
				 | 
					±3%rdg±10dgt 
				 | 
					1M 
				 | 
	
	基准测试条件: 1mA±10uA(23℃) 
	  
	四.技术规格(WBFC-V智能防雷元件测试仪重量轻方便携带)
	
		
			| 
					功    能 
				 | 
					压敏电阻、放电管放电电压和漏电流测量 
				 | 
		
			| 
					环境温度湿度 
				 | 
					23℃±5℃,75%rh以下 
				 | 
		
			| 
					电    源 
				 | 
					DC 7.2V 6节LR14充电池连续待机3小时以上 
				 | 
		
			| 
					测量方式 
				 | 
					直流压降法 
				 | 
		
			| 
					换    档 
				 | 
					全自动换档 
				 | 
		
			| 
					背    光 
				 | 
					有 
				 | 
		
			| 
					显示模式 
				 | 
					彩屏 
				 | 
		
			| 
					测量指示 
				 | 
					测量中右下角文字提示(仅自动模式) 
				 | 
		
			| 
					LCD尺寸 
				 | 
					108mm×65mm 
				 | 
		
			| 
					仪表尺寸 
				 | 
					长宽高:240mm×188mm×85mm 
				 | 
		
			| 
					测试线 
				 | 
					红色1米 黑色1各一条 
				 | 
		
			| 
					过压保护 
				 | 
					有 
				 | 
		
			| 
					数据存储 
				 | 
					500组,“H”存储指示,“存储数组”显示“500”字样表示存储已满 
				 | 
		
			| 
					数据查阅 
				 | 
					查阅数据时“MR”符号指示 
				 | 
		
			| 
					溢出显示 
				 | 
					超量程溢出时“OL”符号指示 
				 | 
		
			| 
					合格判断功能 
				 | 
					测量值在判断值范围内有声音提示,合格响一声,不合格响三声。 
				 | 
		
			| 
					电池电压 
				 | 
					电池电压低符号显示,电池电压低时提醒及时更换电池 
				 | 
		
			| 
					自动关机 
				 | 
					闪屏指示,开机15分钟后自动关机 
				 | 
		
			| 
					功    耗 
				 | 
					待机: 约140mA(亮度*低) 
				 | 
		
			| 
					*高亮度:约300mA 
				 | 
		
			| 
					测量:约830mA(亮度*低) 
				 | 
		
			| 
					质    量 
				 | 
					仪表:1230g (含电池) 
				 | 
		
			| 
					工作温湿度 
				 | 
					-10℃~40℃;80%rh以下 
				 | 
		
			| 
					存放温湿度 
				 | 
					-20℃~60℃;70%rh以下 
				 | 
		
			| 
					绝缘电阻 
				 | 
					200MΩ以上(电路与外壳之间500V) 
				 | 
		
			| 
					耐    压 
				 | 
					AC 3000V/rms(电路与外壳之间) 
				 | 
		
			| 
					电磁特性 
				 | 
					IEC61326(EMC) 
				 | 
		
			| 
					适合安规 
				 | 
					IEC61010-1(CAT Ⅲ 300V、CAT IV 150V、污染度2); 
				 | 
	
	五.结构(WBFC-V智能防雷元件测试仪重量轻方便携带)
	 
 
	1. LCD   2.功能按键  3.开关机键    4.方向及确认键    5.测试表笔   6.鳄鱼夹    7. USB接口   8. 公共端接口   9. 正端接口   10. 充电接口 
	 
  
	为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系统调峰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示范,推动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氢储能等多种类别的长时储能技术研发。 
	“不过,长时储能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郑志锋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越高,所需的储能时长就越长。到2025年,如果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占到电力系统的50%—80%,则需要储能时长超过10小时,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赵天寿看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规模化、选址灵活、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技术,更需要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以满足各场景的用电需求。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